西安荣清畅生物骞爱荣:创立生物重组小RNA技术,从源头解决核酸药物研发瓶颈丨峰客创见
— 本栏目由赛默飞世尔科技独家冠名赞助 —
导读:针对核酸原料药来源,荣清畅就是开拓性的研究小核酸生物合成技术,建立了生物重组小RNA技术,从源头解决核酸药物研发的瓶颈,实现原料国产化替代。
小核酸药物经历了20年之久的发展时期,2018年Patisiran,Givlaar等药物的获批标志着小核酸药物新纪元的到来,其主要来源是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重组小RNA。核酸药物分子,极易被各种核酸酶所降解。因此,核酸药物的研发离不开化学修饰。
目前全球已有13款核酸药物获批,核酸药物的研发也分为多种技术路线,包括ASO、siRNA、Aptamer、miRNA、mRNA、saRNA、sgRNA、U1 snRNA等。在13款获批的核酸药物中有7款均为ASO类药物;4款siRNA药物获批;2款mRNA疫苗已经获得FDA的EUA。
近日,在医麦客举行的NADD Forum 2021核酸药物开发论坛上,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荣清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荣清畅生物”)首席骞爱荣教授分享了《新兴小核酸原料制备技术—重组小RNA生物合成技术》的主题演讲。会后,医麦客《峰客访谈》有幸采访到骞爱荣博士,就核酸原料药来源、药物临床转换、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专访。
骞爱荣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骞爱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市特种医学与健康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与第四军医大学。
主要开展非编码RNA生物合成技术以及小核酸药物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第二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担任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副主编,Endocrine,Metabolic&Immune Disorders-Drug Targets杂志的编委会成员,Seminars in Cell&Developmental Biology杂志Guest Editor。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分会委员,陕西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钱学森创新委员会”委员。
峰客访谈:在整个核酸药物的研究领域,您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能否谈谈您在核酸药物的研发经验和体会?
骞爱荣:在整个核酸药物的研究领域,我有两个角色,一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合适的疾病的小核酸药物靶点,培养小核酸药物领域人才;二是技术开拓者,解决核酸药物研究领域的痛点——核酸原料药的来源问题,创立生物重组小RNA技术,从源头解决核酸药物研发的瓶颈。
峰客访谈:当前小核酸药物的存在哪些研发挑战?
骞爱荣:我认为当前小核酸药物研发存在3个挑战:一是小核酸药物原料药的来源及产能问题、二是小核酸药物的递送问题、三是小核酸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大部分研发人员关心的主要是第二、三挑战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个人认为小核酸药物原料药的来源问题应该是第一个挑战,目前小核酸原料药来源于化学合成,成本比较高,此外,合成仪器是国外进口的,设备受制于国外,这是一个卡脖子问题,必须从源头解决。
峰客访谈:能否和我们分享您的演讲主题《新兴小核酸原料制备技术—重组小RNA生物合成技术》?
骞爱荣:前面提到小核酸药物研发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小核酸药物原料药的来源及产能问题。我分享的主题就是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采用生物重组技术生产小RNA,从源头上解决了小核酸药物原料药的来源问题。
与现在的重组蛋白药物生产技术类似。我们构建的重组小核酸生产技术,是采用大肠杆菌发酵方法生产重组小核酸,带有天然修饰,稳定性和安全性好、性价比高。该技术生产的小核酸纯度大于97%,得率20-30mg/L,解决了小核酸原料价格昂贵、产能不足的问题。
峰客访谈:从实验室到临床,您认为要实现药物的临床转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骞爱荣:实现药物的临床转化需要条件:第一是好的靶点,第二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第三是合适的递药系统,第四是资金支持。
峰客访谈:目前国内在药物的临床转化上还有哪些需要学习进步的地方?对此西安荣清畅生物做出了哪些努力?
骞爱荣:药物的临床转化首先需要高层次专业人士的指导,尤其是从高校孵化出来的成果,高校教师擅长科研,如何从高校向市场转化首先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其次,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新药研发风险大、周期长、花费高。
荣清畅目前也是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分阶段分步骤开展研究,首先谋生存再谋发展。此外,就是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荣清畅从国外引进了数名专门从事核酸生物合成技术的博士人才。
骞爱荣博士在NADD Forum 2021核酸药物开发论坛上演讲
峰客访谈: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等,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原料国产化替代成为热门话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骞爱荣:我个人认为无论何时,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应该掌握在我们国人手里,不要受制于国外,所以原料国产化替代是必须的。我们不应该持有拿来主义思想,应该从源头开展研究,解决真正卡脖子问题。所以针对核酸原料药来源,荣清畅就是开拓性的研究小核酸生物合成技术,建立了生物重组小RNA技术,从源头解决核酸药物研发的瓶颈,实现原料国产化替代。
峰客访谈:对于未来5-10年,核酸药物领域将会迎来爆发期,并与小分子、抗体三足鼎立这一观点您如何理解?
骞爱荣:小分子、抗体、核酸药物,各有优缺点,抗体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批准的药物也很多,核酸药物作为后来者,由于其明显的优势,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化药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类型药物。
当然小核酸药物要与小分子、抗体三足鼎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小核酸药物也存在像不稳定性、免疫原性、细胞摄取效率低、内吞体逃逸难等缺点,还需一定的时间要去克服。
峰客访谈:您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国创新药的深度参与者,您对当下的政策、人才、技术等有哪些感知?您有哪些期待?
骞爱荣:我理解的创新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几个层面。创新的确不容易,创新和转化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创新的东西成熟度不够,无法实现转化,尤其是高校开展的基础研究就是创新性很强的研究。
所以我个人认为对高校而言需要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真正解决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而对企业而言需要结合市场,开展集成创新研究。
我个人作为核酸药物开拓者之一,深感自身力量的不足,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教师开展的基础研究成果无法进行转化,一方面是教师对市场不了解,另一方面是资金缺乏,无法开展持续的研究,研究方向跟着钱走。
我期待能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有转化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实现高校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桥梁,使高校研究成果真正实现市场转化。
荣清畅生物简介:
荣清畅生物成立于2017年10月,专注于小RNA技术产品开发及RNA药物研发,是一家以世界领先的小RNA生产专利技术为核心,以高表达携带功能性小RNA科研产品为主导,集研发、生产、销售和科研服务、检测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荣清畅生物拥有“大肠杆菌嵌合表达功能性重组小RNA”,"一种重组小RNA的生产方法及应用"等专利技术,利用该技术高表达重组RNA产品。
荣清畅生物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领先的专利技术、尖端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研发平台,开发与生产各类科研用和临床用的小RNA产品,提供生物合成的并且带有天然修饰的优质的小RNA。
荣清畅生物以“为客户提供国际一流的小RNA技术和产品”为己任,秉承“精心设计、精心生产、精益管理”的经营理念,遵循“高效率研发、高品质保证、高质量服务”的承诺,为小RNA药物的研发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